四月的滹沱河畔柳色新,首都医科大学48名党员干部走进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在春山如黛的季节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为期五天的西柏坡党性教育,以"历史叩问与时代应答"为主线,将红色沃土的厚重积淀与医学人才的使命担当熔铸成淬炼初心的精神之旅。
在红色坐标中校准信仰罗盘 培训首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黄土墙上,1949年用木炭勾画的作战地图依然清晰可辨。"当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的。"培训学院特聘教授张卫国轻抚军委作战室的门框,"但更珍贵的是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这对医学科研工作者防范骄傲自满同样振聋发聩。"在九月会议旧址的斑驳木桌旁,临床医学院赵教授发现1948年《关于健全党委制》文件中的批注竟与当代医疗质控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激动地举起手机拍下泛黄的文献。
从古城新生见证为民初心 当教学课堂延伸至正定古城,学员们触摸到了红色基因的当代演绎。在塔元庄村智慧农场,乡村振兴的科技图谱让基础医学部王主任深受启发:"就像这里用物联网技术贯通农业产业链,我们也要用数字医疗重构分级诊疗体系。"站在荣国府文物保护现场,护理学院师生从《红楼梦》的传世价值联想到现代安宁疗护的人文温度:"总书记当年力保文化根脉的执着,恰似我们对生命尊严的坚守。"
用抗疫记忆注解赶考精神 培训特别设置的"时空对话"环节令人动容。当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讲述1947年中央医院在转移途中用门板搭建手术台的故事时,曾带队支援武汉的呼吸科主任李教授潸然泪下:"这和我们在方舱医院用塑料布分隔病区的场景何其相似!"在专题研讨中,12个小组将红色卫生史与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度链接,形成《重大疫情应急科研攻关机制提案》等17项成果。
结业仪式上,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木格窗外细雨绵绵,学员们的思想火花却愈加炽烈。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小林展示团队创作的《白求恩精神可视化图谱》,将战地救护场景与新冠重症监护数据叠印成动态影像:"红色医疗传统的数字重生,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赶考答卷。"当大巴车驶离革命圣地时,药学院党委书记望着后视镜里渐远的柏坡岭,在笔记本上写下:"四月来时携问号,归时满箱惊叹号——医学的终极关怀,终要回到'两个务必'的精神原点。"
作者:西柏坡基地官网张老师